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毛二可事迹报道会
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毛二可事迹报道会
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
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创新团队获得表彰侧记
2006年6月23日下午,国防科工委204会议室灯火辉煌,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因为即将在此举行对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创新团队表彰的会议,尽管主角还没有到场,在场的北理工代表团已经按耐不住激动,不时向门口张望。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毛二可院士和报告团入场,在闪光灯的追束下,毛二可院士颔首微笑向众人示意。4月中旬记者有幸就雷达问题采访过毛二可院士,今天再次看见院士,仍是昔日精神矍铄,眼神坚定而且慈祥。
淡泊名利的院士
“我只是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的一名成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可得到的荣誉远远的超过了自己对人民所做的贡献。”毛二可院士在演讲台的第一句话一出口,作为台下观众,多数人颇有感触,敬重之情发之于心。
毛二可院士是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是我国雷达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正是把满腔热情和对党、对祖国、对国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全部融入到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才做得个院士的这个胸次。毛二可院士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所在的雷达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大量国防科研任务,每当在研究中取得一些进展或对某个问题想通了以后,内心就感到特别愉快。尤其是在科研中取得成绩并为国防建设解决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更让我激动不已。”简单平实的几句话,在与之为伴的科研工作者眼中可谓分量不轻。
50多年的岁月转瞬即逝,曾经还意气风发的二十几岁小伙们如今各个虽年逾古稀,但他们仍不忘当年情,祖国心。提到这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一向情绪不外露的毛二可院士不免伤感,他们共同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共享了成功的欢乐,但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的雷达事业,始终是他们共同的诺言。
自主创新的先锋
如今,毛二可院士带领下的这支雷达技术研究所科技团队,先后攻克了雷达领域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10余项,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300多名。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科研集体、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模范集体、原机电部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次的国防科工委党组对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创新团队的表彰之举,意在号召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全体职工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学术精湛”的科研精神。
毛二可院士团队的鲜明特色表现在团队成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国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与使命感;表现在团队成员敢为人先、勇挑重担;表现在团队成员团结一心、合作共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表现在团队成员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毛二可院士带领雷达所全体人员,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将这支科技创新团队铸就成了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一支坚强铁军。
拚搏奉献的楷模
我们可以称毛二可院士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是成果等身的大师,是人格高尚的长者。但追寻他生命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首先是一名信仰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以数十年的实际行动表明,他真正做到了把党的事业作为个人的奋斗方向,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始终没有改变。可以看出,支撑毛二可院士不断前行的,是这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重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毛二可院士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国家的前途在于青年,一个团队的希望同样在于青年。要把青年培养成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就必须以党员的先进性影响青年,引导青年,带动青年,要求青年教师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都要率先做出榜样。争取到科研项目以后,安排青年教师担任项目第一负责人;在课题遇到挫折时,帮助青年教师走出困境;在学术论文写成、科研成果报奖时,主动提出将青年教师的名字排在学术论文、获奖名单最前面。毛二可院士经常说:“在一个团队里,要让年轻人觉得没有被埋没,觉得有奔头,工作才会有劲头”。而青年老师们是这样回复的:“在这里,我们感到心情舒畅,前途无限光明!”
克己奉公的学者
毛二可院士具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在学校的大小会议上,毛二可院士像普通教师一样参加会议,像普通教师一样发表意见。日常生活工作中,没有丝毫的特殊。在外地参加科研工作,坚持和普通教师一样吃住,谢绝对他的任何特殊照顾。学校为教师中的两院院士每人提供一间宽敞的办公室,他却把这间办公室让给青年教师和学生使用,自己仍留在老办公室原地不动。
毛二可院士治学严谨,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经常参加学生的实验,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创新成果。实验结果不能光听别人说,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在雷达所学习期间,毛二可院士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教学生如何从事科学研究,更教学生如何做人。他所具有的那种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他那为人谦和、博爱、仁厚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从不向挫折屈服的坚定信念,也成为他门下学子受其影响,并为之受益一生的收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批有志于从事雷达技术研究的年轻人留在了学校。他们是龙腾、吴嗣亮、高梅国、赵保军等。现在,这些年轻博士已经成长为雷达技术研究所的骨干,他们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这些骨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努力奋斗,现已分别成为卫星应用、高分辨率雷达、雷达对抗、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形成了学术互补,有利于研究所发展的团队中坚力量。
毛二可院士是国内知名的雷达专家,我军很多雷达的发展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他不仅直接承担了一些军品雷达的研制工作,而且还经常为我军各种雷达的体制、方案、技术路线把关、定向,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他经常说:“搞科研、做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不能违背原则徇私情,搞科学研究的人都不能按科学规律办事,那就太不应该了。”
毛二可院士说,治学是一项用他整个人生投入的事业,是一件痴迷的乐事,是一份完美的精神追求;育人是他的本分和天职,是他爱心的释放,是让他感到很荣幸很充实的工作。毛二可院士为师为学为人都达到了纯粹而高尚的境界。他的坚韧,使雷达所的事业薪火传承;他的引领,使这个创新团队硕果累累;他的奉献,使祖国的国防科技后继有人;他的教诲,将伴随其门下学子的一生。
发挥余热的共产党员
最后的古渡,等你骑还瘦马来凭吊。如果说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创新团队在研究的领域内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这点成绩是与党和国家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的,是与北京理工大学各级组织的支持分不开的,是与雷达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党和政府给予了我很高的荣誉,我感到忐忑不安。成绩和荣誉属于大家,我只是其中一名普通工作者,尽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我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一切,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今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年青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我国的雷达技术做出积极的贡献。”此时看着毛二可院士,听着铿锵有力的结束语,除了掌声以外,更应该思考的尽在不言中。
毛二可院士及其科技团队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始终坚持团结协作、淡泊名利,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品质为先,在科学研究、管理机制、团队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此时在我们为表彰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创新团队而欢聚一堂时,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今天,我们学习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为教育现代化和国防科技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血缓缓飘落而科研仍不停歇,这是个属于毛二可院士的历程回眸,而不止是庆功。